“职引未来,逐梦前行”——我院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成功举办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月28日,我院于科教城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决赛。学院原党委书记、院关工委老师张炳生、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常娜、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学院院长助理、能源系主任陈海飞、学院学工办主任宋佳、学院储能工程系主任汪城、学院油气储运系朱浩然,学院石油工程系汪士凯作为评委出席大赛。本次大赛以“职引未来,逐梦前行”为主题。选手们分别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荣誉展示、职业经历、未来规划等方面展示了对职业生涯的感悟与规划。他们的行业选择涉及高级压裂工程师、油气开发工程师、石油技术开发工程师等多个领域,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意识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互动答辩环节中,评委立足行业发展前沿视角,结合选手优势给予了专业指导与前瞻性建议。本次大赛经过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学院决赛阶段的激烈角逐,最终石工碳智241徐海进、石工碳智241王嘉敉荣获一等奖,能源242刘立家、储运233何巧巧、能源232陆一粱荣获二等奖,石工234刘小强、石工234冯清海、石工231王倪、储运243徐苏皖、能源24我院开展教务专题学生干部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了解,更好地服务同学,履行职责。4月16日,我院于W1202开展教务专题学生干部培训会。培训会由学院教务秘书丁依菁主讲,两校区学习委员参加会议。会上,丁依菁首先明确了学习委员的教务工作职责和在教务信息传达中的重要桥梁作用。随后,丁依菁主要围绕教务管理相关内容展开讲解:一是详细介绍了选课类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类课程的区别及选课注意事项;二是梳理了课程修读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如缓考、重修、跨年级补修等申请流程;三是明确了各专业毕业要求及学位授予管理规定;四是解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重点说明学分计算规则、选课操作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接下来,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实务培训,不断提升学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编辑/张健 审核/王永)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赴扬州重点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为深化与生源中学的交流合作,吸引优质生源,4月25日-26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人员先后前往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开展本科招生宣传与交流活动。活动通过专题讲解、政策解读、咨询答疑等形式,向师生介绍常州大学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特色和招生政策。活动期间,王永向扬大附属中学校长介绍了常大的办学优势及招生政策,深入了解了扬大附属中学的生源情况,为未来的招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魏锦扬面向高一和高二同学1000余名同学进行了“不止寻常”为主题的宣讲,重点介绍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科研实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广阔的就业前景,同学们反响热烈,积极互动。4月26日,招生宣传组前往扬州高级中学参加高校生涯规划咨询会。咨询台前,招生宣传老师向前来咨询的高三学生详细地介绍常州大学的办学优势、专业特色和招生政策,并在现场发放招生简章,现场反响热烈。据悉,学院近年来持续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与扬州多所重点中学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此次扬州之行是学院落实学校“精准招生”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学校在扬州生源地的品牌影响力,为2025年招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编辑/魏“乒”出活力,“研”续友谊——我院研究生乒乓球友谊赛成功举办
为丰富学院研究生文化体育生活,提升研究生身体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于4月26日在乐行楼639举办研究生乒乓球友谊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和研究方向的60余名研究生积极参与,比赛分为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两个项目,采用单淘汰赛制。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精神饱满,奋力拼搏,展现了精湛的球技和良好的竞技风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分别决出了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冠、亚、季军。本次研究生乒乓球友谊赛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锻炼身体、切磋球技的平台,更促进了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院研究生的凝聚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编辑/魏锦扬 审核/王永)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举办实验室安全教育集中培训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我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和师生生命安全,根据实验室处通知要求,学院于4月23日上午在科教城校区乐行楼652会议室举办实验室安全教育集中培训活动,实验中心全体老师、教师代表及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培训,活动由实验中心副主任杨洁主持。首先,杨洁从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实验室气体管理和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经过、原因、启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指出了实验室中存在的实验安全隐患,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全体人员集中观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召开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培训会。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全面回顾了十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总结了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并对2025年实验室安全相关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强调各高校应从责任体系、分级分类、条件保障、教育培训、风险评估、应急演练、检查整改等维度系统谋划,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实验安群策群力,师生同行——我院召开本科教学期中师生恳谈会
为畅通师生交流沟通渠道,赋能高质量本科教学发展,4月23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分别于乐行楼651、652、655会议室组织召开石油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储能科学与工程系期中教学师生恳谈会。校督导、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政伟,校督导张炳生、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院长助理邓嵩、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宋佳、各系主任及教师代表出席会议,各系2021级、2022级、2023级、2024级学生代表参会。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积极反馈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完善度等方面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校督导、学院教师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法。校督导张炳生围绕专业前景和就业规划的困惑与迷茫,勉励学生立足当下,做好眼前事,规划未来,志当存高远;王政伟细心聆听学生学习生活的诉求和问题,从“怎么学好”的角度出发,提议同学们在学习中注重方法技巧的总结运用、举一反三思维能力的发散、奠定良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后期的竞赛、考研、就业而努力。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逐一给予解答和建议,他希望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时代发展和强国建校学报档案联合支部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行政服务党支部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
为持续强化党支部政治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战斗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核心作用,校学报档案联合支部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行政服务党支部于4月24日下午在乐行楼655会议室举行结对共建协议签约仪式。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启迪及双方支部党员代表共同参加。 校学报档案联合支部书记金耀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行政服务党支部书记宋佳分别就组织架构、党建工作特色及阶段成果作专题汇报。根据协议框架,双方将建立长效化交流机制,规范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重点聚焦政治理论学习体系构建与廉政教育机制优化实施深度协作。陈启迪强调,校机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党组织在组织共建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与协同发展潜力,通过制度化结对共建机制,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鉴的良性发展态势。本次共建严格遵循党建引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基本原则,以党组织联动机制为战略支点,系统推进业务融合与创新发展实践,着力构建以共建深化党建创新、以联动增进业务协同、以融合助推事业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范式。辩势|定策|抗压——我院举办就业辅导专题讲座
4月18日,我院在W12阶梯教室成功举办“佳期有约—大咖讲堂”专题讲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球生涯规划师、南昌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易芳教授受邀主讲。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易芳凭借专业视角,结合丰富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当前就业形势,助力同学们准确把握行业趋势。从简历制作的精细打磨,到面试环节的策略规划,她倾囊相授实用求职技巧。面对就业压力,她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同学们塑造抗压心态,以从容之姿应对挑战。同学们就职业方向选择、求职心理调适等问题踊跃提问,易芳逐一耐心解答,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就业辅导专题讲座为我院学子们架起与行业专家沟通的桥梁,助力他们提升就业技能,增强职场竞争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多元活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持续助力。(编辑/张天露审核/王永)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来校开展合作交流
4月18日下午,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中红一行来校开展合作交流。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出席交流活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等院领导及老师参加活动。 李忠玉对王中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常州大学因石油石化而生、因石油石化而兴。多年来,学校始终与中国石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王中红充分肯定了常州大学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效。他表示,希望未来双方能够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续写校企合作的新篇章,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周诗岽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学科建设及科研等方面的成果。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综合管理部主任刘天波介绍了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 会后,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领导及专家参观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双方围绕储气库建设、油气设施改造升级等现场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跃动青春,谁“羽”争锋——我院举办研究生系列友谊赛
为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4月17日,我院成功举办研究生羽毛球与跳绳比赛等系列友谊赛。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研究生踊跃参与,他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绽放激情,展现出了青春的活力与风采。本次羽毛球与跳绳比赛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更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比赛中,选手们不仅收获了荣誉和掌声,更收获了友谊和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冷静、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院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为积极踊跃参加本次活动的研究生颁发了参与奖,鼓励同学们健康生活,增强体质,更积极地投入生活和科研中去。倾听心声,共话成长——我院召开学生座谈会
为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搭建学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4月8日—14日,我院分别于科教城、西太湖两校区开展多场学生座谈会。学院关工委老师王永利、王政伟,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各年级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大家围绕职业规划、求职考研、教育教学、学科竞赛、校园活动、生活保障等方面分享了感受、表达了想法、提出了建议。老师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热心解答,并承诺将尽快落实合理化建议,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老师们也鼓励大家持续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此外,学院通过公开院领导信箱、开通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等形式多渠道、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的急难愁盼,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我校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荣获佳绩
4月12日,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江苏赛区(区域赛)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我校提交有效作品共84项,29个项目入围江苏赛区,创历史新高。其中我院汪城老师指导的项目“从尾气到零碳:网约车如何撬动城市低碳出行的‘隐形杠杆’”(参赛学生:陈玲、冉璐璐、杨芷涵、谢育远)斩获江苏赛区省赛(大学生队)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赛;17个项目获江苏赛区省赛二等奖,11个项目获江苏赛区省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China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petition on Energy Economics)是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由低碳发展管理专委会执行的国家级赛事。2023年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正式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第十一届大赛自报名以来,受到各高校师生高度关注。江苏赛区共报名高校51所,提交作品1815项,其中有效作品1005项。经过形式审查、通讯评审、校赛现场答辩、区域赛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有223项作品获奖,其中本科生队138项,研究生队85项。(代文杰/编辑 邓嵩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4月11日,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院团委副书记魏锦扬、辅导员张健、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以及正式团员代表出席会议。 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魏锦扬代表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从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推动团员综合发展等方面总结学院团委过去四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大会表决通过了大会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以及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和共青团常州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参会代表候选人名单,由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朱洪江宣读选举办法。随后,大会分别投票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和共青团常州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参会代表。经差额选举,魏锦扬、张健、宫云鹏等7人当选共青团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卞碧莲、魏锦扬等10人当选共青团常州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与会期间,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全面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行业前沿 共话能源未来——我院举办天然气产业发展与能源行业就业形势专题讲座
3月28日,我院在W4阶梯教室成功举办“佳期有约—行业大咖行”专题讲座,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 杜培恩受邀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永出席并为杜培恩颁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师聘书,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杜培恩结合国际能源发展动向与国内能源政策,系统阐述了天然气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地位。他指出,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正加速推进,未来将形成“全国一张网”的供气格局,为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坚实保障。针对能源结构优化,他强调,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关于就业形势,杜培恩结合中石化等企业的用人需求,提出“技术+实践+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他鼓励学生深耕油气领域,关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积累实战经验。现场互动环节中,学生围绕行业前沿技术、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踊跃提问,杜培恩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近年来,学院通过“佳期有约——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校友面对面”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