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方
教授 /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资源与环境、安全科学与工程
个人简介

吕晓方,博士/博士后,常州大学教授,博导/硕导,院长助理、党支部书记。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常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库专家、江苏省和常州市科技评审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石油天然气专家组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委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油气储运专委会青年工作部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油气储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低碳化学与化工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央军委强基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面上基金项目等课题12项;主持石油石化行业企业项目7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3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2项,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2项。发表期刊论文130余篇(其中,SCI 80篇、EI 10篇),授权发明专利32项,荣获省部级等科技奖励5项。

主要研究方向
  • 油气储运智能化运维

  • 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

  • 新型/特殊介质管道输送

  • 水合物风险防控与利用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 石油化工工艺与装备安全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 《流体力学》

  • 《泵与压缩机》

  • 《加油站加气站设计》

  • 《储运焊接与施工》

  •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等



研究生课程

  • 《现代油气储运工程理论和方法》

  •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等

学术成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水浅层非成岩水合物浆体分解聚并/沉积机理与多相流动规律研究,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水油气管道水合物浆液微观分解/聚并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主持。

  •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项目:高压油气混输管道水合物浆液聚并/沉积机理与多相流动规律研究,主持。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压油气混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微观生长/聚并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主持。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安全输送调控机制研究,主持。

  • 中石油创新基金:海底浅层非成岩水合物固体流化管道安全输送技术研究,主持。

  • 江苏省教育厅面上项目:基于热质传递机理的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模型研究,主持。

  • 中石油安环院:井口节流阀水合物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主持。

  • 中石化安工院:高压油气混输管道内水合物生成沉积与剥离过程中压降变化规律特性,主持。

  • 中石化西北局:塔河油田地面集输系统节能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深水油气混输管道水合物-蜡协同作用结晶与沉积机制研究,主研。

  •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深水油气混输管线水合物浆液形成理论与流动规律研究,主研。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深水油气混输管道蜡-水合物协同体系颗粒聚并机理及流变特性研究,主研。

  •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流动体系油包水乳状液微观特性对气体水合物生成传质传热影响机理研究,主研。

  • 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二期)-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主研。

  • 中石油创新基金:油气集输系统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多尺度调控机理研究,主研。

  • 中石油创新基金:水合物技术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工艺及设备研究,主研。


荣誉奖项

  • 荣获第八届、第十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

  • 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乐行楼  邮编:214500

电话:0519-86330800  邮箱:cpe@cczu.edu.cn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