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秋
教授 (二级)/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硕)、资源与环境(专硕)
个人简介

黄维秋,常州大学教授(二级),博导/硕导,江苏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重点(一级)学科带头人(常州大学),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等,担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恶臭异味污染防治专委会常委及VOCs污染防治专委会专家、江苏省石油学会理事及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安全环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州一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州大学油气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J. Pipeline Sci. Eng.》《油气储运》《管道保护》编委,为30多个国内外重要期刊特约专刊主编、审稿人。相继承担了国家、江苏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解放军总后勤部等250多个纵横向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累计可支配经费达5000多万元,在有机废气排放律、油品蒸发损耗、油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回收、减碳与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开发产业驱动工业应用的产学研用全过程合作和成果转化新模式,形成理论-技术-应用-管理的集成创新体系,在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及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获奖、知识产权授权、标准编制等方面,都取得丰富的工作积累及系列的创新成果,为学科前沿研究、重大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及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 油品蒸发损耗规律或排放溯源研究;有机废气污染的影响及评价。

  • 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法油气回收关键技术及集成成套装备的研究开发及技术经济性能评价。

  • 炼厂污泥脱水及污油回收的研究。

  • 炼厂恶臭气的监测与控制(治理)。

  • 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在有机废气治理中应用。

  • 甲烷/VOCs排放综合评价及协同控制、降碳技术。

  • 新型石油与天然气储存工艺。

  • LN2/LNG/CH4/VOCs余冷回收及协同控制。

  • 本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指导、产品开发。


教授课程
  • 《油库设计与管理》

  • 《储运防腐技术》

  • 《储运安全与环保技术》

  • 《油品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措施》

  • 《泵和压缩机》

  •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学术成果

  • A review on anion-pillar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PMOFs) and their composites with the balance of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eparation selectivity for efficient gas separation[J].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2, 470: 214714.

  • Anion pillar inserted MOF-74-Cu with customized pore environment for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f natural gas[J]. Fuel2025, 382, 133678.

  • Recent progress on customizable multi-dimensional carbon-suppor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x/MOFs) composites for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gases and vapor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363, 132203.

  • Preparation of mixed matrix membranes with PVP-induced fluorinated Zr-MOF for high-efficiency hydrogen purification under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5, 713, 123351.

  • In situ conversion of ZnO anchored on porous carbon foams to antiflexible ZIF-8-X (X = Co or NH2) for sieving linear and mono-branched hexane isomer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4, 488, 151146.

  •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hydrophobic/oleophilic ZIF-90-CF3/melamine foam composite for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stewater[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 428: 132501.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oil leakage and migration from the accidental hole of tank wall in oil terminal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Pipel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4:100175.

  •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il vapor diffusion and breathing loss in a dome roof tank subjected to the solar radiation[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 195: 107568.

  •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il products evaporation and vapor diffusion in an internal floating-roof tank under the unsteady operating state[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 188: 106867.

  •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equivalent film thickness in oil evaporation loss evaluation of internal floating-roof tank[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 129: 74-88.

  • 内浮顶罐组油气泄漏扩散叠加效应的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研究[J]. 化工学报, 2019, 70(11): 4504-4516..

  • 油气排放及回收的研究进展[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9, 35(2): 421-432.

    标准、著作:

  •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T 35579-2017,油气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T/CITS 155-2024,油气回收检测技术规范


  • 油品调合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8

  • 油气回收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8

  • 油气储运学科发展报告蓝皮书(2018-2022.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23.12.

  • 吸収、脱離及び回収を一体化したVOCs回収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一种集吸收、解吸和回收为一体VOCs回收系统及方法), 日本特許第7461679, 2024-03-27.

  • 一种组装式碳硅高导热多孔炭的制备方法, ZL202210759239.1, 2023-06-27.

  • 一种负载氧化石墨烯的沥青基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ZL202110171732.7, 2023-09-2.

  • 加压多级吸收、冷凝、吸附模块组合式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ZL202111071120.7, 2023-08-29.

  • 一种具有高二氧化碳选择性的双功能化混合基质膜快速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2111405656.8, 202-08-22.

  • 一种吸附剂吸附-活化复活-再吸附油气回收系统, ZL 201910215397.9, 2021-11-02.

  • 一种吸收-吸附-冷凝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系统,ZL 201510502227.0, 20181019

  • 低排放一体式吸附剂就地再生装置, ZL 201910903485.8, 20220401

  • 有机废气排放管理及工程设计系统[SSEMRED] 5.0, 软著登字第3465141, 2019.1.14

  • 有机液体储罐损耗规律和碳排放评价软件V1.0, 软著登字第11629921, 2023-05-30.


荣誉奖项

  • 基于油气排放溯源的模块组合式高效回收油气成套技术,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

  • 油气高效节能精细化回收与安全管理技术协同创新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

  • 基于扩缩流强化的流程工业严苛条件下废弃资源回收技术与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

  • 智能化油气自锁密封装卸与回收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产业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1

  • 有机废气高效资源化成套技术定制研发及产业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8

  • 过程工业苛刻工况下废弃资源低能耗高效回收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明奖一等奖,2018

  • 基于排放源追踪及安全管理的有机废气全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

  • 油气回收基础理论及其应用[M],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2015

  • 有机废气排放规律研究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

  • 油气回收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学生获奖:

  • 高导热沥青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吸附VOCs性能研究,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导师),2023

  • 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分离性能研究,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导师),2022

  • 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地面工程单项组一等奖(导师),2021

  • 第十二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地面工程单项组二等奖(导师),2022

  •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导师),2019

  • 常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4篇(导师)

  • 国家奖学金7次(导师)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乐行楼  邮编:214500

电话:0519-86330800  邮箱:cpe@cczu.edu.cn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