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快讯
本手、妙手、俗手,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我们很拿手
王卫卿 文发稿时间:2022-06-13浏览次数:1072

近日,一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档函发送到了常州大学石油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学院(以下简称石工学院)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22届毕业生谢超越同学被录取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这个动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用三年时间,发表一作SCI论文8篇、公开发明专利2项、完成省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计划项目1项、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次,并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同时,学院还有4名同学也分别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5名准博士中,有4个来自同一个课题团队——常州大学高效燃烧与超低排放研究团队。

据了解,这一届硕士毕业生中还有超过1/3的进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管网等世界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超过1/3的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进入相关设计院和大型民营企业等,多数学生进入了石油石化行业,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团队,培养了这么多准博士?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藏”学院,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研究生?答案也许就在今年的一个高考作文题目中。

一、明德笃行,做好研究生培养的“本手”

2021级研究生赵旭航提到入学教育时,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入学之初,辅导员老师就跟大家深入阐释了明德、笃行的意义,强调了学院的精神就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近年来,石工学院切实发挥育人效能,不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一方面依托学校思政课程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党史教育为契机,结合《明德讲堂》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帮助研究生夯实理论水平,树立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致力打造“讲好石油故事·弘扬铁人精神学院文化,以“铁人精神”进一步激发师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情怀。

特别是前段时间,张家港市金港街道长江村委会寄来一封表扬信,特意表扬了学院能源动力21级研究生丁梓亮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事迹。其实,丁梓亮同学的事迹在学院里并不是个例。自疫情以来,学院研究生纷纷加入到战“疫”志愿服务中,他们以宿舍楼为单元划分网格,踊跃担任网格员,引导倡议师生知晓防政策、落实抗措施、贡献战力量。课余时间,他们化身疫情信息“协查员”、防疫知识宣传员、防控场所安检员、核酸检测“组织员”,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就应该为学院和同学做一些贡献。”这是2019级研究生李徐伟经常讲的一句话,这个当了三年班长的同学,时时刻刻都在老师和同学考虑。疫情期间,研究生们通过物资保障、群众服务和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不断助力学院夯实疫情防控硬任务,充分体现新时代研究生的责任担当,受到“学习强国”、“江苏教育”、“常州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唯实创新,展现研究生培养的“妙手”

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韵杰,从本科到研究生,他已经在学院度过了6年,因此,也成为学院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见证人。在校期间,王韵杰获得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发表了SCI论文5篇,公开发明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

他与谢超越的感受是一样的,取得这些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自身不断努力,同时也得益于学院的科研创新平台,学院以国家级“双实验平台”、“双教师指导模式”、“省——校——院”三级科研资助为依托,构建起研究生科研创新“223”模式,帮助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解决负责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为我们建立了专业的教师辅导团队,带领我们从书本中走出来。”在这样的科研平台下,像谢超越、王韵杰这样的学生有更多的资源与能力开展课题研究。

学院还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投身石油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理想,做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通过长期引领浸润,90%毕业生投身石油石化行业,立志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三、做好收官,杜绝研究生培养的“俗手”

“今年的答辩更加严格了,大家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这是毕业生群里的一条消息,也是学院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侧面体现。近年来,学院一方面通过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积极开展讲座、座谈及课题组组会等活动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严守“底线”,拉紧“红线”。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学术成果管理制度和学术道德失范预警机制等制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建设绿色学术生态环境。通过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力度,实行学术失范“一票否决制”,牢牢打好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收官之战”。

据悉,近年来,石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生命至上、教育为先”原则,深入挖掘整合课程思政元素,有力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覆盖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院最期盼的事。虽然处于疫情反复的环境中,学院教职员工依旧上下同心、奋勇争先,做好“本手”,展现“妙手”,杜绝“俗手”,实现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双促进。学院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出更多如谢超越、王韵杰这样的学生,真正做到高质量人才培养,我们拿得出手。

热点新闻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乐行楼  邮编:214500

电话:0519-86330800  邮箱:cpe@cczu.edu.cn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