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记邮箱
院长邮箱
旧版回顾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发布时间: 2020-03-09    访问次数: 2717

学位点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专业代码(学术学位:0820,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085700)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下设油气储运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油气储运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科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拥有常州大学-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常州大学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江苏省油气储运实验中心、江苏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验平台。拥有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应急管理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大学石油工程研究院、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所、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以及八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学科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聘请外籍专家来院讲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活动,并与俄罗斯、美、英、日、德、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与美国北达科塔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含外聘)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高级职称11人,高级职称占47.69%;具有博士学位30人,占比83%。有18名老师具有海外访研修经历,有1人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有1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有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有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两只团队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

近年来,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Ⅰ区2篇,SCIⅡ区17篇,SCI Ⅲ区8篇,SCI Ⅳ区10篇,EI(JA)36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0项、目前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

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近五年研究生参与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类竞赛奖项超过20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超70项,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8年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突破。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近70%的毕业生在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就业,超过50%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录用。



研究方向:  


油气储运工程研究方向立足于油气储运行业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我校的现有研究基础,主要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低成本、高效率气体脱硫净化、安全经济输送、气体水合物利用技术、开采与储存过程中的油气放空资源回收等技术开展研究,解决行业技术前沿问题。气体水合物利用技术在国家自然基金、中石油创新基金的支持下,针对气体水合物促进和气体水合物工业化应用两方面的技术难题,在以加快水合物生成并降低生成条件为目标,构建了管道螺旋流动强化和高效复合型水合物生成促进剂强化综合作用下的气体水合物形成促进体系,探讨管道螺旋的几何条件对气体水合物影响规律,开发出由表面活性剂和热力学促进剂等配制的高效复合型水合物生成促进剂系列产品,明确复合型促进剂添加量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规律。在解决水合物生成速度慢的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并在放空天然气回收、碳捕集等方面实现成果转化,形成工业化程度的成套装备产品,推动天然气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在前期研究中,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1项、科技项目4项,地方相关横向课题6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2012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在关键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改造理论与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页岩气渗流规律、采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先后购置了用于非常规岩石分析的关键设备-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蒸汽驱模拟实验装置、含蜡量测定仪等设备,自建了页岩气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研究设备、水平井多级压裂变质量流模拟设备等一批实验装备,申请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特低渗透率岩心驱替相关的一批专利。针对难开发油气藏的地层与流体特点,研究其开发过程中基础性规律、提高采收率技术和钻采工艺技术。建成了完善的非常规油藏物理实验装置、基础性的信号检测设备、电子显微镜等。本方向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专项等项目,曾多次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奖励,与胜利油田、江苏油田、华东石油局等友邻研究单位合作密切,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油气井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油气井工程中的岩石破碎学和工具、石油管柱力学、钻采地面及井下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钻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油田化学剂的配制,以及钻井和采油化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为高效、安全、优质钻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拥有岩石可钻性测定仪、岩石力学特性参数测定仪、高温高压页岩膨胀性能测定仪、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有线(无线)多通道噪声振动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近五年,先后承担了钻井泵关键部件的损伤机理及诊断技术研究、单观察序列井场信号分离与识别应用研究、西山窑高研磨地层钻速技术研究、大港滨海区块下部地层提高机械钻速技术应用、松南气田青2-登娄库组高硬度高研磨地层提速技术研究、柯克亚区块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彭水-黄平海相页岩气区块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及企业合作课题20余项。其中西山窑高研磨地层提速技术研究获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已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培养研究生18人,其中2人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人进入上海大学继续深造。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乐行楼
联系电话:0519-86330800
联系邮箱:cpe@cczu.edu.cn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