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记邮箱
院长邮箱
旧版回顾

欢迎报考石油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布时间: 2020-09-22    访问次数: 1126

一、学院概况

石油工程学院是常州大学最具石油特色的学院之一。下设油气储运工程系、石油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4个教学系和2个国家级教育(教学)中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油气储运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20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和动力工程(2020年更名为能源动力)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5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高级职称占47.69%;博士学位55名,比例84.62%。有18名老师具有海外访研修经历,有1人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有1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有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有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拥有常州大学-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常州大学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江苏省油气储运实验中心、江苏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验平台。拥有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应急管理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大学石油工程研究院、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所、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以及八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聘请外籍专家来院讲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活动,并与俄罗斯、美、英、日、德、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与美国北达科塔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Ⅰ区2篇,SCIⅡ区17篇,SCI Ⅲ区8篇,SCI Ⅳ区10篇,EIJA36),出版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0项、目前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类竞赛奖项超22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超70项,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8年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突破,连续多年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取得佳绩。

2019年开始,石油工程学院与常州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具备技术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

学院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几年学院考研报考人数和达线率在逐年上升,2017年考研录取率为36%,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每年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录用的比例不断攀升,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我校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部分专业的其他报考条件及要求见专业目录备注说明。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21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201010日至10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924日至9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5)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6)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特别说明:

报考我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选择江苏省报考点的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以“网上支付”方式交纳报考费,收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交费。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将不准予考试。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考生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初试

(一)考生应在20201219日至12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2012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艺术设计专业考试科目“设计基础(手绘形式表现)”因使用画板,考试在12288:30--11:30进行。

(四)初试地点:按网报时选定并经确认的报考点。 

    六、复试

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结合教育部有关研究生录取政策、招生规模以及考生初试成绩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复试细则、复试时间和复试名单,并在网站上及时公布。对于一志愿考生,初试单科成绩略低于国家线,在本专业复试合格生源不足时,可择优允许破格复试,具体要求将在复试录取办法中公布。

    七、录取

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拟录取的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调档审查通过后方能正式录取。录取考生于2021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根据我校新生入学须知要求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等原件。

    八、石油工程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

一级学科

考试科目(笔试)

招生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生计划

004

石油工程学院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51工程流体力学、852工程热力学、850工程力学31

复试科目:

热能工程专业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热工基础

换热器原理及设计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全日制)

01流体工程科学与技术

02热能工程及节能环保技术

03新能源技术研究

04过程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

9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51工程流体力学、850工程力学21

复试科目:

油气储运专业综合、石油工程专业综合21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油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或:

渗流力学

油层物理

08200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

01油气井工程

02油气田开发工程

03油气储运工程

24

0857

资源与环境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50工程力学、851工程流体力学21

复试科目:

油气储运专业综合、石油工程专业综合21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油库设计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或:

渗流力学

油层物理

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全日制,非全日制)

0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4

0858

能源动力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50工程力学、851工程流体力学、852工程热力学(31

复试科目:

热能工程专业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热工基础

换热器原理及设计

085800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全日制、非全日制)

01流体工程科学与技术

02热能工程及节能环保技术

03新能源技术研究

04过程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

50

备注: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工程中心

 

九、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850

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Ⅰ》(2016年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力学Ⅰ》(2017年第6版),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力学Ⅱ》(2017年第6版),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51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杨树人,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应用流体力学》,宇波,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6

852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十、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李老师

学院联系电话:0519-86330800

学院联系邮箱:ljh_lj@cczu.edu.cn

学院交流QQ群(考研、调剂):417054886

学院网站:http://cpe.cczu.edu.cn/

研究生院网站:http://gs.cczu.edu.cn/

学校研招办联系电话:0519-8633023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教城乐行楼
联系电话:0519-86330800
联系邮箱:cpe@cczu.edu.cn

快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