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秋教授团队“复杂油气蒸发排放评价体系与高效定制回收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经院士专家认定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发布时间: 2025-09-22 已访问: 10 次 |
2025年9月13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常州大学、常州一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同完成的“复杂油气蒸发排放评价体系与高效定制回收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经质询和讨论,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该科技成果通过评价,并认定该技术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清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维和共同担任主任委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担任副主任委员,以及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研究员王宗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研究员邱春霞、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玉虎、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沙莎七位行业专家组成。成果完成单位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有常州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菊芳,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二级教授、油气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常州一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维秋,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油气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旭飞,常州一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一级工程师、油气工艺研究院所长穆谦益以及中华环保联合会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助理、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恶臭异味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吴克食主持会议。 经严格质询与专业讨论,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价要求。该项目建立了复杂储运过程非稳态油品蒸发和排放模拟方法,形成了油气蒸气压、扩散系数、油气摩尔质量等关键参数计算模型,揭示了油气内在蒸发规律,完善了全行业领域的油气排放评价及准确核算方法,开发了系列的计算软件;发明了硅基、碳基、MOF基功能吸附材料、各种高性能结构组件,以及多功能吸附器及“真空解吸、内冷/热源耦合”协同解吸再生方法,比常规活性炭油气吸附容量、导热性能及使用寿命明显提升;研发了“双通道多级冷凝+多功能吸附/解吸”集成回收装置及工艺包,油气回收率达99%以上。该成果已在石油、石化、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该项目团队近40年一直致力于油气/VOCs排放及回收的研发及应用,特别是近15年承担50余项国家等纵横向课题,项目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38件(其中日本发明专利授权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件;参与编制国标及团标各1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2部。该成果聚焦国家能源化工的环境安全及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通过产学研用融合,形成“理论-技术-管理-应用”的集成创新体系,该成果的应用将有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护航企业安全生产,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生态环境部为行业管理部门,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为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科火字[2021]85号)批准同意的科技成果登记机构。 |